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鼎文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18-23,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人类遭受的三大自然灾害——洪水、台风和地震中,地震是被人类征服的最后一个顽敌。地震统计学告诉我们,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40次6级及6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尤其是巨大地震,平均每年都造成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深受地震灾害之苦的一些国家,为日本、苏联、中国和美国,纷纷制定规划,组织力量,提出方案,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迄今为止,预报成功的已有一些例子,但大量存在的是虚报、漏报和错报。当前地学界,对地震预报能否实现,众说纷纭,其激烈程度颇似地质科学发展初期火成学派与水成学派的斗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来清理当代地震预报的一些混乱思想,并对地震预测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