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文杰[1]
出 处:《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认同视角下海峡两岸客家音乐互动关系研究"(12YJA760024)
摘 要:采茶戏源于大陆赣南地区,其初始形态为茶农演唱的茶歌,在其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将茶农的摘茶动作融进舞狮、舞龙、花灯和歌舞等形式,逐渐于明末清初形成独立的戏曲形式———三脚采茶戏。采茶戏主要流行于闽粤赣的客家地区,随着十六世纪以来大陆移民尤其是客家移民迁台,采茶戏于清朝同治年间流传到台湾。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的采茶戏在中华传统艺术极为集中的岛屿区域内吸收了众多源于大陆的戏曲元素的影响,博采众长,多源合流,曲折衍变,逐渐发展为当代演、表、唱俱佳又独具客家风格的民间戏剧形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