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廷建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31-35,共5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摘 要:创建兼有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仅是“五四”先哲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目标,同时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毛泽东同志曾经给出了一个大思路:即“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在革命实践中,他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边区军民还为这种新文化的创建提供了光辉的范例,这就是彪炳史册、光耀当今与未来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做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军民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它的本质属性出发,誉它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生长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点是不为其过的。
关 键 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批判继承 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 延安精神 精神财富 价值观 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人 新文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