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祁志祥[1]
机构地区:[1]华东师大中文系
出 处:《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56-59,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缘起 迄今通行的文学理论教材在观念、体系上几乎都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民族文论在其中只不过是点缀。用这种理论解释再现性的小说、戏剧、史诗是精当的,以此解释表现性的中国古代诗文就显得隔靴抓痒了。因此,早在10年前人们就呼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这种要求在过去难以付诸实现。因为民族文论体系的建立有赖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繁荣,而在当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