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祥

作品数:226被引量:3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形式美美学思想乐感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政法学院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科研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申不害的“术”到慎到的“势”被引量:2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1年第6期142-150,共9页祁志祥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FZXB060。
在商鞅和韩非之间,先秦法家有两个重要过渡,即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他们以独特的贡献丰富了商鞅的"法"学思想,为韩非完成君主集权理论的完整建构提供了思想资源。申不害主张君主运用"法"的手段加强专制,同时善于以"阴术"辅助"阳法...
关键词:申不害 慎到 法学思想 术与势 比较研究 
周代“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全面觉醒被引量:4
《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祁志祥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代。周代的启蒙,突出表现为以“人的觉醒”取代了殷商的“神本”蒙昧。周代“人的觉醒”的思想启蒙是从对“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自我意识开始的。它涉及人的生死论、平等人性论、人性内涵论、人性...
关键词:周代人性论 精气生人 平等人性 人性内涵 人性价值 人性作用 人的地位 
“审其名实”“而后能治”——《公孙龙子》的名学理路被引量: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8-14,共7页祁志祥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哲学专业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19FZXB060)。
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家的代表人物。其《公孙龙子》是先秦名家留下的唯一专著。有感于当时名实混乱、天下不治的现实状况,公孙龙对名实问题进行了饶有特色的思辨。他指出:名与实、指与物既有相称的同一关系,又有不相称的相异关系。...
关键词:公孙龙 名学思想 白马非马 坚白相离 政治指向 
夏商时期的鬼神崇拜及其神本思想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50-158,共9页祁志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9FZXB060).
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个启蒙是以周代的人本思想取代夏商蒙昧的神本思想为标志的。夏代继承并沿袭了上古神话的神灵崇拜思想;商代诞生了甲骨卜辞,鬼神崇拜得到充分发展,集中体现为祖先神崇拜、上帝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其...
关键词:夏商时期 鬼神崇拜 神本 神灵至上 祖先神崇拜 自然神崇拜 上帝崇拜 
先秦古籍“伪书”说清算、正名及反思被引量:3
《人文杂志》2021年第3期41-51,共11页祁志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19FZXB060)。
进行先秦思想史研究,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对待过去戴着"伪书"帽子的先秦古籍。从唐宋至现代的"古史辨派",疑古辨伪风潮迭起,疑为"伪书"的先秦古籍多达18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汉墓出土文献直接推翻了8部"伪书"的帽子,它们自...
关键词:先秦古籍 伪书说 清算与正名 出土文献 先秦文献辑佚 
《孝经》研究:以孝道“立身”与“治天下”--重写先秦思想史系列之一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祁志祥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项目号:19FZXB060)的阶段性成果。
《孝经》作为子思记录孔子为曾参讲述孝道的儒家经典,从“天道”论证“孝道”的神圣性,将“孝道”提升为“天地之经”,要求上至天子国君,下至大夫士人庶民,都加以服从恪守。“孝”的本质是对长辈的尊敬和顺从。因而,“事亲”之“孝”可...
关键词:孝道 事亲 立身 忠君 诤子 诤臣 
本同末异:列子“贵虚持后”说与杨朱“贵己恣意”说比较研究——重写先秦思想史研究系列被引量: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02-115,共14页祁志祥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项目号:19FZXB060)的阶段性成果。
列子和杨朱,分别是战国时期发生很大影响的思想界“十豪”之一。二人思想分别导源于老子,但最终的主张各异。列子秉承老子道德论,主张贵虚持后,成为庄子思想的主要铺垫。杨朱秉承老子的“贵身”主张,发展出“贵己享乐”的学说,走向老子...
关键词:列子 杨朱 贵虚 持后 贵己 恣意 
以“仁义”之道和“捭阖”之术“抵巇”补天--《鬼谷子》目的论、本体论、方法论的系统把握被引量:2
《学术界》2021年第1期32-41,共10页祁志祥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19FZXB060)的阶段性成果。
《鬼谷子》是现存先秦纵横家唯一的一部子书,作者传为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及其弟子。其文义隐晦难解。结合历史语境细加研判,揭示身处乱世为天下“抵巇”补漏,是《鬼谷子》的目的论;儒家的“仁义”之道,是《鬼谷子》救世的本体论;纵横捭阖...
关键词:《鬼谷子》新探 “抵巇”的目的论 “仁义”的本体论 “捭阖”的方法论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思想结构——重写先秦思想史系列被引量:1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45-56,206,共13页祁志祥 
笔者主持的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项目号:19FZXB060)阶段性成果。
孟子是儒家"亚圣"。他继承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出"仁政"学说。"仁政"学说的要义是要求君主像百姓的父母一样爱民保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从而获得人民的拥戴。作为"不忍人之心"的政治实践,外王之道本自内圣之道,亦即仁义礼智...
关键词:孟子 思想结构 人性论 内圣论 仁政论 革命论 
克制与放纵:玄学美学的“适性”追求及其不同形态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0年第3期111-112,共2页祁志祥 
魏晋玄学是道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合的产物。所谓“玄学美学”,即玄学关于美的思考和追求。玄学美学关于美的核心追求是什么呢?是庄子提出、郭象通过《庄子注》加以发展与传播的“适性”。“适性”即逍遥,即可达到人格的至美境界。“适”者...
关键词:人生美学 《庄子注》 道家学说 魏晋玄学 人格美学 儒家学说 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