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与主题问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知水 

出  处:《哲学动态》1990年第1期24-24,共1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马克思对象化理论的要点有四:(1)凡是感性的东西都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2)凡是生命机体都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3)凡人作为类存在物都在其类活动中显示出其类特性为自由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4)凡人的自我实现都作为主体能力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以这个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来解决主体与对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可得四个结论: 1、人的哲学就是主体哲学。人作为历史主体,不仅在历史中有其现实性,而且在人类思维中也以展开的逻辑形式得到确认:人始终是主体。 2、主体就是在人类总体生活中作为角色的人,是在对象世界中发动和实现认识、评价。

关 键 词:对象性活动 对象化 存在物 马克思 方法论原则 自我实现 主体能力 理论基础 主体哲学 历史主体 

分 类 号:B0[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