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富——治本”:后期洋务思潮的新模式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双壁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第12期56-61,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洋务派在近40年的“新政”实践中,逐渐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自强”,就得造船制械,就得发展军事工业;要想发展军事工业,就得广辟财源,兴利求富,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此即马建忠所说的:“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洋务派首脑人物们认为,兴利求富不仅具有裕饷开源的意义,且有“分洋商之利”,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意义,李鸿章就说过:“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 “自强——求富”这一近代化模式的实现,必须以封建社会一体化结构的瓦解为前提。当整个社会形态仍处在中世纪时期,政治结构、经济组织以及人们的价值系统仍是传统而非近代之时,急功近利地“求富”便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从逻辑角度看,李鸿章等人以纾燃眉之急的“求富”虽无过错,但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这种“自强——求富”模式却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

关 键 词:郑观应 洋务思潮 设议院 薛福成 洋务派 王韬 “新政” 洋务运动 君民共主 新模式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