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尺度”——评张奎良同志《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的两个论点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新宜[1]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17-28,共12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本文对张奎良同志《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文中的两个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两个论点是:一、认为马克思晚年之前考察社会历史发展时,使用的是单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线性决定论";二、马克思晚年考察社会历史的尺度除了上述"线性决定论"外,"还把人道主义原则提升为历史的尺度,这是在新的基础上向他早期实践人本主义的复归"。本文认为,上述两个论点曲解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虽然把物质生产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但从来也不否认上层建筑及其它非物质生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也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充满了辩证精神,并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线性决定论"。文章还着重指出,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论述也是以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为依据的,并不是用"人道主义尺度"观察问题的结果,更谈不上所谓马克思晚年向早年的实践人本主义复归的问题。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发展 东方社会理论 人道主义 生产关系 决定论 人本主义 生产力 良同志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