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若山
出 处:《学术月刊》1989年第2期35-36,48,共3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正确分析和对待当前实存的劳动利己心,研究和探索使之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公德的思想和行为指向的有效途径,是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理论工作。过去的几年,对物质利益原则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原则的意义上。但事物仅有质的规定性还不够,与道德相关的个人物质利益原则,与其说更多地是与人对这种利益的欲求程度有关。人的利益倾向始终是个矢量。在具体劳动活动中,是主动追求抑或被动接受;直接索取抑或间接获得;唯一期望抑或部分目的?对这些现实的劳动利益倾向进行科学的评价才真正构成对物质利益原则具体、微观的研究,这也是在确立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防范个人利己主义必要的一步。在此,笔者以目前议论颇多、道德评价不一的劳动利己心为主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