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贵生[1]
机构地区:[1]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系
出 处:《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5期30-34,共5页
摘 要:“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我国财政界,这几乎已成定论。那么,国家为什么有资格参与分配,又凭借什么参与分配呢?一般的回答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一种是全民生产资料所有者(代表)身份。以第一种身份(或资格),凭借国家政权;以第二种身份(或资格),凭借财产所有权,便可以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领域参与分配。现在的问题是:(1)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是否便具备了参与分配的资格呢?这个问题是这样提出的:任何分配或分配关系,都总是与某一特定的所有者相联系的,只有“
关 键 词:生产资料所有者 国家分配论 维护国家主权 财政分配 分配主体 分配关系 国家财务 工资分配 自然资源 社会主义条件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