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右文之“义”的三个层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文熙 

机构地区:[1]重庆西南师大中文系,630715

出  处:《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1期45-48,44,共5页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摘  要:形声字的声符许多在右旁,所以从宋代开始,有些学者称声符为“右文”;而主张从声符寻求由该声符得声的一组或若干组形声字的共同意义的学说,传统称之为“右文说”。“右文说”发源于先秦两汉以同声符字相训的声训实践,肇始于晋人杨泉及宋人王圣美等,而发展于明末黄生、清代乾嘉学派的段王诸家及近人章太炎等。三十年代初,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文(1),首次系统地、比较科学地整理批评了此前的右文说(包括右声说)。

关 键 词:“右文说” 声符 段注 得声 词义 义素 “义” 谐字 三个层面 本义 

分 类 号:H109.2[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