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八世纪湘米输出的可行性问题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钟永宁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65-71,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摘  要:湖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的优越的稻作农业的生产条件,上古《汉书·地理志》就称“其土宜稻谷”。但它又是一个经济开发迟缓的地区,中古南北朝时期仍是“人丰土闲”。随着唐末五代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南进入了迅速开发的时代。南宋是湖南农耕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出现粮食“般贩出境,为数颇多”之说。到明代,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并开始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但它广为流播并进而发展为“湖南熟,天下足”,则是在清前期的十八世纪(康熙三十九年-嘉庆四年)。本文主要围绕十八世纪湖南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关系来探究该省粮食输出的可行性问题。

关 键 词:《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十八世纪 可行性问题 湖南粮食 杂粮 雍正朝 粮食供应 南通 地租剥削 巡抚 

分 类 号:F12[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