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钟永宁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65-71,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摘 要:湖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的优越的稻作农业的生产条件,上古《汉书·地理志》就称“其土宜稻谷”。但它又是一个经济开发迟缓的地区,中古南北朝时期仍是“人丰土闲”。随着唐末五代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南进入了迅速开发的时代。南宋是湖南农耕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出现粮食“般贩出境,为数颇多”之说。到明代,荆楚“鱼粟之利遍天下”,并开始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但它广为流播并进而发展为“湖南熟,天下足”,则是在清前期的十八世纪(康熙三十九年-嘉庆四年)。本文主要围绕十八世纪湖南粮食的生产和需求关系来探究该省粮食输出的可行性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