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青
出 处:《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12-17,50,共7页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自从诗歌诞生之日起,自然景物便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诗歌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往往表现出民族所共有的情感态度和人们对自然自觉或不自觉的认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改变与深入,自然景物在整首诗歌中的功能与结构形态、景物描写的内容特征与技巧、乃至整首诗歌的美学风貌都会产生相应的改变。本文试图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来揭示魏晋诗歌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演变轨迹。细察这个时期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建安到西晋,自然景物作为情感的对应物而存在;东晋,自然景物作为哲理的说明物而存在。由于这种功能上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改变。下面,我们按时间顺序分别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