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殷岳[1]
机构地区:[1]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
出 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61-62,共2页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多少年来,哼鸣作为一种训练歌唱发声的手段,一直在声乐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笔者本人通过亲身实践也深深感到,练习哼鸣,通过哼鸣发出正确的声音,对于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是行之有效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哼鸣有着某些有利于寻找歌唱发声感觉、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特性.其中主要的有:1、音位高,对声音获得头腔共鸣具有桥梁作用头腔共鸣对于歌唱发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改善音质、美化音色、增大音量,头腔共鸣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的.歌声只有具备充分的头腔共鸣,听起来才能感到音位高,似行云流水,兼金属之质,音量才能宏大而不费力.因此,如何找到正确的头腔共鸣的感觉,已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重要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产生了多种获取头腔共鸣的办法,但我认为,借助哼鸣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应是较为奏效的一种手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