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家庭公社形态试析——读马克思《民族学笔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才贵 

出  处:《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21-29,共9页Guizhou Ethnic Studies

摘  要:纵观侗族的社会历史,不仅没有发现奴隶制的痕迹,而且很多地方对父系氏族制的崇拜也不突出。相反,在其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却保留了大量的突出的母权制特征或残余。过去,笔者曾用农村公社的理论来解释,但总有疑难之处。近年来,通过对侗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又学习了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及恩格斯的有关著作,觉得“用家庭公社来解释,就比用农村马尔克公社来解释要好得多”。当然,“这种解释又造成了新的困难和引起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只能作些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关 键 词:家庭公社 侗族 氏族 普那路亚家庭 个体家庭 亲属制度 父系 民族学 兄弟 专偶制 

分 类 号:C95[社会学—民族学] D633.37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