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

出  处:《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05年第4期238-238,共1页Surgical Research and New Technique

摘  要: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天高云谈,丹桂飘香。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遍布海内外的20愈万校友、各界人士和朋友郑重宣告: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热诚期待各界宾朋和校友,届时与同济全体师生员工,共襄盛举!百年同济,百年辉煌。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上海创办“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学校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学校发展为“国立同济大学”,乃树一里程碑。1937年抗战爆发,八年之中,六次迁校,千山万水,弦诵不绝,又谱写了文化抗战的诗篇。至新中国成立,同济已发展成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海内外声誉卓著。1952年院系调整,成为其时国内土木、建筑学科最为强盛的大学。改革开放伊始,学校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对德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多学科并进的建设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铁道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实现并校融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管理,同济大学在中国高校布局调整中形成了特有的“同济模式”。同时,学校又先后进入“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行列,实现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同济大学不断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化大学迈进。古昔为学有大道,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同济大学百年历史,铸就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或曰“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或曰“同心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或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表述不一,精髓不变,这就是同济精神。正是宏大理想的召唤

关 键 词:同济大学 同济模式 学校发展 校友 上海城市 海内外 现代化大学 建设与发展 铁道 综合性大学 

分 类 号:G649.28[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