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子初[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
出 处:《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2期37-43,共7页Musicology in China
摘 要:籥,这一引人注目的古老乐器,久已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近来又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究其原因,无非是其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乃至整个音乐史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数年前,笔者曾留意到有关问题,写有《汉籥试解》一文。当时之所以要以“汉籥”为题,不外是这一千年悬案实始自汉儒之说。尽管后人屡有述及,皆未脱汉儒窠臼。直至郭沫若先生提出著名的“编管说”,问题才变得更为复杂。要真正弄清古龠的庐山真貌,非从汉儒龠论做起。 近读高德祥同志《说龠》一文(下称“高文”),饶有兴味之余,启迪殊深。高文对汉儒龠论的舛误与矛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