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儒

作品数:296被引量:36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国保王硕民梅显懋向世陵邓新华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雍正《浙江通志·职官志》补正
《中国地方志》2024年第4期123-123,共1页王顺 
雍正《浙江通志》素称佳志,然该书《职官志》列举明代浙江左布政使107人,阙略甚多。①现据方志等史料举证如下:1.刘汉儒,字文卿,河南沈丘人。《明神宗实录》载,万历十年(1582)五月由浙江右布政使转左。②顺治《沈丘县志》言其履历:“转...
关键词:职官志 右布政使 万历十年 雍正 汉儒 沈丘县 
明代董汉儒《重修仲子墓记》碑刻考释及研究
《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牛素然 
泰昌、天启年间,“直指”周萬鎰号众捐金对濮阳仲子墓祠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董汉儒撰文立碑记之。然其碑文在各类志书中保存下来的版本却多有不同。因年代久远,未见此石碑或相关拓片,给文物工作者带来诸多疑惑。2022年,濮阳市子路博物馆...
关键词:明代 《重修仲子墓记》 董汉儒 异文 考释 
《毛诗正义》中的《周颂》“作者”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123-143,共21页张箫杨 
《毛诗正义》关于《周颂》“诗人(作者)述其事而作此歌”的阐释,不同于《诗序》和郑玄笺,凸显了“作者”的创作主体作用,构拟出“观政—感政”的颂诗创作机制,并将“作者”的“主意”与“便文”作为重要的阐释策略。《毛诗正义》通过疏...
关键词:《毛诗正义》 《周颂》 汉儒经学 
新见《明敕赐崇福寺法派源流册》考述
《法音》2023年第8期41-50,共10页张磊 郑振强 
国家社科基金“清代巩昌府属安定县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CZS063。
崇福寺是明清时期巩昌府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僧会司的办公之寺。据《民国重修定西县志》载,清嘉庆年间,崇福寺僧人广智曾作《法派源流》,记述崇福寺的法脉流衍。在郭汉儒编修的《重修定西县志》和《陇右文献录》中,也可看到该书...
关键词:崇福寺 因缘际会 部分篇章 汉儒 巩昌府 定西市安定区 嘉庆年间 僧会司 
试论“需”“”■“耎”三字的本义与“儒家”之“儒的原初含义——兼论先秦至东汉”“儒”的涵义的演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71-78,共8页邹旻 
省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0KCSZJXTD21);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新文科视域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0WYXM081)。
通过字形的分析来推求“儒”字的本义,是学者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文字在具体材料中的意义去倒推本字,再结合字形及用法等综合判断,“需”字应为会意字,本义是“物遇雨湿,则软而下垂”,进而引申出“柔”“弱”等涵义;“需”字用...
关键词:    
董汉儒及其光岳楼题壁诗碑考
《运河学研究》2023年第1期225-233,255-256,共11页李琛 耿振军 
董汉儒诗碑现存于光岳楼一楼西门北侧,虽已残损不全,但其作者及诗文仍能辨析。董汉儒曾于明嘉靖年间任东昌府知府,在任期间接待任职于兖州的好友徐材,两人同游光岳楼,董汉儒题诗记述此事,刊载于碑,后人对作者及诗文记述多有错讹之处。...
关键词:光岳楼 诗碑 董汉儒 徐材 
先秦法家的治国理念及其现代性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23年第1期14-25,157,共13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3)的阶段性成果。
法家以“一断于法”的理性精神,通过因功赏爵、察能授官的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别亲疏,殊贵贱”的礼治秩序,促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大一统”的奠基,其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秦朝的灭亡,主因在于其施政方式,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家思...
关键词:富国强兵 天下为公 周秦之变 汉儒批法 礼法合流 
东亚释奠走笔
《博览群书》2023年第2期112-116,共5页刘慧琳 
释奠是儒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祭祀仪式。《礼记·文王世子》载:“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是先秦时就有的古礼,其后逐渐演变为专门在学校设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汉儒郑玄等认为“先圣”与“先师”分别指周公...
关键词:周公 祭祀仪式 汉儒 古礼 唐太宗 释奠 先师 
从“焚书坑儒”到“劝以官禄”--秦汉儒法意识形态控制的差异研究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22年第6期153-162,共10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项目编号:19ZDA027);“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055)。
秦汉王朝在政治、疆域、经济方面的大一统,必然要求思想、意识定于一尊。秦始皇、李斯君臣首先整肃“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的书生。烧则开启了中华民族史第一波反文明逆流,遏制乃至消灭人的天赋权利,阻碍思想精神之独立。而对手无缚...
关键词:秦汉 儒家 法家 意识形态 董仲舒 
鲁南汉儒对夏桀管叔之私见被引量:1
《形象史学》2022年第2期197-223,共27页姜生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项目批准号:2018-86-1)成果之一
汉儒是一个立足现实的理想主义群体。他们以《春秋》为“宪法”,重置权衡,对上古重大史事及相关人物的评价,与官史传统颇有不同。其中,对秦始皇及秦朝的评价即一要例。~1事实上,官史之外,汉儒有关重要历史人物的“异议”,更多见存于汉...
关键词:夏桀 管叔 汉墓画像 《春秋》 汉儒 鲁南 官史 符号文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