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

作品数:945被引量:87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韩宏韬乔东义黄贞权郑伟陶广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儒孔颖达的“诗乐相将”说及其语文美育意义
《学语文》2025年第2期3-6,共4页乔东义 陈雅歆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项目(SK2020A0062);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45)阶段性成果。
唐初大儒孔颖达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学养,并形成卓拔的诗教理念和审美文化教育思想。本文主要从“诗乐相将”的角度考察孔氏有关诗教的理念及其语文美育意义,以揭橥其可资现代语文教育之用的理论价值和...
关键词:孔颖达 诗乐相将 语文美育 
中和礼仪
《时事报告》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吴飞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这两句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华夏文明作为礼乐文明的美学意义。中华礼乐文明参照天地自然之节律,予以适宜的修饰,而形成辉煌灿烂的文明体。它的美不在于人为的创造,也不...
关键词:礼乐文明 华夏文明 天地自然 孔颖达 美学意义 文明体 礼仪 
义例:有无与违从——读《金石三例》及王芑孙批注
《读书》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刘石 
一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传记》说:“文章宗旨,著述体裁,称为例义。”例义又称义例。较早对义例的关注,是经学领域对《春秋》书法的探讨。书法即义例之法,亦即书不书、如何书的记事方法、原则和程式。晋人杜预《春秋释例》提出《左传...
关键词:义例 文史通义 孔颖达 春秋释例 《左传》 章学诚 
论孔颖达《礼记正义》著述体例之优及其原因
《衡水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06-112,共7页陶广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ZX038);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ZX005)。
孔颖达的《礼记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它不仅集两汉至初唐《礼记》学之大成,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著述体例上展现了众多优势。通过对《正义》文本的梳理,可以将孔颖达著述体例的优势归纳为六点:一是贯通“三礼”及...
关键词:孔颖达 《礼记正义》 《礼记》 著述体例 唐太宗 
王晨光创作感想
《书画世界》2024年第12期38-38,共1页王晨光 
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曾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汉服文化的美不仅展现于外表,更深深植根于其文化内涵之中。汉服体现了华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积淀。西方服饰纹样往往注重客观真...
关键词:汉服文化 服装纹样 服饰纹样 意象造型 王晨光 形式与内容 孔颖达 华夏民族 
小雪 大雪
《公民与法(法学版)》2024年第12期64-64,共1页史瑞雪 
在文人笔下,雪是千姿百态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北国边塞的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是南国西湖的雪。寒江独钓,是雪营造的旷远幽寂;邀饮新醅,是雪激发的热切温馨。立冬之后,寒意渐深,我们迎来了小雪、大雪两个节气。小雪和大雪...
关键词:新醅 《礼记正义》 寒江独钓 小雪 孔颖达 节气 旷远 大雪 
周代“自贬损”礼仪与汉诏“惧词”书写
《文史知识》2024年第11期35-42,共8页蔡伊玮 
周代的礼仪条例中,时人遇到荒、灾、疫病等情况时往往主动降低日常生活与祭祀仪式的规格。这一现象被注家解释为“自贬损”或“自贬退”。《礼记·曲礼》载:“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梁,士饮酒...
关键词:孔颖达疏 祭祀仪式 疫病 忧民 贬损 周代 
孔氏家族的“科学家”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张娜娜 
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授弟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将数学纳入教学内容的教育家。年轻时的孔子还做过“委吏”,即管理仓库工作的小官,物品出入账目皆清晰明了。这说明孔子对数学的实用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掌握一定的数学...
关键词:仓库工作 孔广森 孔氏家族 孔继涵 孔尚任 六艺 实用性 孔颖达 
古代文化中的年龄称谓
《初中生必读》2024年第10期23-23,共1页吴德莲 
古人常用特定的称谓来代替具体的数字,用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人,比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童。这些称谓大部分是依据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来代称的。如:初生的婴儿称为“赤子”,因...
关键词:《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生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 怡然自得 唐代孔颖达 称谓 赤子 
中国传统服饰
《儿童故事画报》2024年第83期1-5,共5页曹雨捷 右耳(绘)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礼仪与服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中国服饰文化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宋辽夏金元,直到明清,都以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关键词: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 魏晋南北朝 宋辽夏金 文化符号 经学家 孔颖达 原始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