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武

作品数:97被引量:29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进化论进化自然选择法治思维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大义觉迷录》看雍正帝的多民族中国观
《晋阳学刊》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赵芳菲 彭新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制度建构及其治理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ZD234)。
《大义觉迷录》系统地反映出了雍正帝的多民族中国观,包括雍正帝在民族、正统、国家意识等多方面的认知。雍正帝的多民族中国观与传统中国观有着明显不同,前者更多地强调了民族多元性,充分体现出了主流中国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关键词:清朝 雍正帝 多民族中国观 《大义觉迷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一统”图式及其文明向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彭新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制度建构及其治理实践研究”(23&ZD234)阶段性成果。
面对当今各种追在眉睫的全球性人类危机和全球治理的困境,一方面,需要突破利益与观念的藩篱,增强文化承认与多元团结,谋求最大程度的共识;另一方面,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思考一种新的治理体系的建构。这一治理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主权国家 世界主体 大一统 民主共和 共同进化 
“王朝周期率”的现代审视
《政治学研究》2024年第6期25-34,M0004,共11页彭新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制度建构及其治理实践研究”(23&ZD234)的研究成果。
“王朝周期率”这一历史问题的真正症结,不仅在于如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在于破解“王道恒常”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如何得以持续传递。现时代,冲决传统专制体制罗网的关键,在于走出视“民”为工具的传统“固本”思维,确立“人民主...
关键词:王道恒常 人民主体 自我革命 自组织能力 
治理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联性探析
《社会治理》2024年第4期4-14,共11页彭新武 郭相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制度建构及其治理实践研究”(编号:23&ZD234)阶段性成果。
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看,二者同出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经过华夷之辨、华夷一体,内藩地区逐渐服膺于大一统王权之下。在朝贡体系和羁糜之治中确立起...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联 治理 
论韩非的“理性官僚制”——兼与韦伯理论的比较
《管子学刊》2024年第1期114-128,共15页彭新武 周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大一统的历史演变、制度建构及其治理实践研究”(23&ZD234)。
在秦帝国统一的前夜,韩非基于官僚体制日臻完善的社会情势,为实现官僚体制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案,蕴含着其实现清明吏治的卓绝努力。这一理论尝试比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理性官僚制”领先两千多年。尽管韦伯的理论产生...
关键词:明法治吏 因能授官 循名责实 奉公守法 禁奸止邪 
“百代皆秦政”的历史逻辑辨析被引量: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144-154,共11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18JZD023)阶段性成果。
“周秦之变”虽然实现了从“周制”到“秦制”的转换,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事实上,秦制也继承了周制中的王权世袭、家天下、大一统等内涵。不仅如此,秦汉以降的政治实践并非“秦制”对“周制”的完全替代,而呈现出二者相“混...
关键词:周秦之变 周制 秦制 礼法合流 家国重构 
先秦法家的治国理念及其现代性被引量:3
《孔子研究》2023年第1期14-25,157,共13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3)的阶段性成果。
法家以“一断于法”的理性精神,通过因功赏爵、察能授官的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别亲疏,殊贵贱”的礼治秩序,促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大一统”的奠基,其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秦朝的灭亡,主因在于其施政方式,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家思...
关键词:富国强兵 天下为公 周秦之变 汉儒批法 礼法合流 
“分封”与“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15,共8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18JZD023)。
历史表明,分封制所期望的“血亲屏藩”是一把双刃剑,始终存在着“内讧”的危险。虽然自秦代起郡县制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定式,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单一依靠郡县制存在着极大的管理困难,故而,既能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又能兼顾“亲亲”之道...
关键词:亲亲之道 两制综合 公天下 集权 分权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建构被引量:7
《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4期133-143,M0007,共12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18JZD023)的研究成果。
“民族大一统”观念滋生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之际。中原王朝与异族政权的“正统”之争,固然各自以利益为本位且不乏自我标榜,但客观上强化了“共为中华”的观念。自汉代确立“黄帝始祖”的帝王谱系始,历代王朝统治者、民间宗族以及“...
关键词:华夷一体 国族 羁縻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工匠精神的建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30-37,共8页彭新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18JZD023)。
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根本上需要一种工匠精神的支撑。首先,全社会要形成一种认同、共识,塑造出尊重职人和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其次,工匠精神的产生需要各项社会制度及其有...
关键词:工匠精神 文化 制度 国民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