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体

作品数:1606被引量:2124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抒望陈新汉罗文东李文豪郭广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民人权: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要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2期83-98,236,共17页鲁广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ZD129)。
人权观是从价值认知层面对人权的本质及其取向进行定性,解决的是人权为了谁、依靠谁、发展谁这一根本问题。如果说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那么人民人权就应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要义。以人民人权为核心要义的当代中国...
关键词:人民人权 当代中国人权观 人民主体地位 人权知识体系 人权文明 
坚持人民主体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价值向度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陈平远 叶碧琳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以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其推进过程离不开坚持人民主体性这一必然价值向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建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的回应与实践...
关键词:人民主体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 共建 共治 共享 
法律规范与法治价值冲突视角下的法治逻辑和价值内涵
《河南开放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59-63,103,共6页王华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课题“生活叙事运用于培育大学生公平正义观的路径研究”(20241905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法治现代化是核心。坚持和完善法律制度的前提应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治价值,法治价值是价值的特殊表现形态。法治实践中法律规范与法治价值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基本价值原则的思考。价值是揭示...
关键词:法律规范 法治价值 人民主体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民主体性建构与绩效评测研究
《城市观察》2025年第1期75-88,161,共15页肖竞 蒋洁茹 刘环宁 陶建宇 曹珂 宋雨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基于社区资产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5177807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环境高质量发展期重庆市公共空间服务质效提升研究”(2021NDYB090)成果。
对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精英与大众割裂、社会族群分异,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割裂的现实困境与供需博弈逻辑,本研究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解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民主体性特征与共建共治导向,并据此建构了其空...
关键词:人民城市 公共空间 人民主体性 空间绩效评价 共建共治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及时代价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李慧娟 万小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A082)。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系统而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其中,逻辑前提:人民的主要内涵是绝大多数人;逻辑起点:广大无产阶级是赢得解放的革命主体;逻辑中介:只有共产党人才能使无产阶级居于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逻辑终点:自由而全面的发...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人民主体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主体性
《北方论丛》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肖亨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2ZDA002);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ZDPY230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蕴含着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其他文明形态所不具备的诸多典型特征,其生成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其内在核心是在“五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主体性 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2024年12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5年第1期145-148,共4页孙业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向会议报告文化和旅游部办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过程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尊重人民...
关键词:依法履职 政治责任 人民主体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定职责 办理 国家机关 批评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徐子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研究”(编号:2024-KY-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毛泽东始终把人民视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和力量之源,始终把人民看作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中,形成和完善了人民主体思想,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中,进一步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既推动马克思主...
关键词: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人民主体 群众路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方法论
《党政干部论坛》2025年第2期4-6,共3页胡婉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时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方法论 推进者 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共享 实践经验总结 风险挑战 人民主体地位 
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民主体的生态属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杨筱莜 孙迎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研究”(22ZDA105)。
自生态危机发生以来,现代主体一直被认为是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殊不知这是一种误区。在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人始终是不可置疑的主体,所以导致生态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主体,而在于主体的根本属性。主体的主体性规定着主体对待...
关键词:人民 主体 主体性 生态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