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怀仁
出 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第2期44-47,共4页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摘 要:古籍的部数、卷数出现讹误,本来是个枝节问题,并不影响对古籍本身的研究评价。但如果不加勘正,任凭人们引用,就难免使读者困惑不解,大伤脑筋。就拿《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来说吧,它究竟收录了多少部书、多少卷书?引用者就颇不一致。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商务印书馆重印《隋志》的“出版说明”中说:“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至于亡佚书目,则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 一九八三年十月齐鲁书社出版的吴枫先生著《中国古典文献学》则称:“《隋志》收书包括经传存佚及释道经典在内,共有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八百八十一卷。”(见154页。按,中华书局标点本《隋书》1099页载为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可能印刷有误) 两种说法都是以《隋志》为根据的,前者引用它的序文,序文说:“今考见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