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红星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44-54,共11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摘 要:“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清张心泰 明清两代,佛山铁冶曾经名播天下,佛山铁器也曾远销东西二洋。当西方人把中国的文明视为“竹和木的文明”的日子里,佛山冶铁业正处在它的鼎盛之时。“铸犁烟杂铸锅烟,达旦烟光四望悬,”“春风走马满街红,打铁炉过接打铜”的诗句,就是时人对佛山冶铁业的真实写照。可是由于旧志的记载多所未备,目前对佛山冶铁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它的历史发展状况和经营方式仍然是一个课题。本文只就目前搜集到的族谱和文献、文物资料,对上述问题试作一初步探讨,盼望先辈学者们指正。 一、明——清前期佛山冶铁业发展的概况与原因 佛山冶铁业始于何时?目前还不可能确指。但可以说,在明以前,佛山冶铁业就有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比至明代,佛山冶铁业迅速崛起,嘉、万年间进入兴盛时期,在清康、雍、乾三朝达到顶峰,以后就逐渐衰落。为便于叙述,现把明——清前期佛山冶铁业的发展划分为二个阶段。 1、初兴阶段(明初至正德公元1368年——1521年) 冶铁业之所以在佛山兴起,并不是偶然的。佛山地扼西北两江之冲,“上溯浈水可抵神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下达雷琼,通川广云贵。以佛山堡为中心,周围有十二条河涌曲折环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