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描写中蒙古族民风被忽视的原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席永杰 

机构地区:[1]蒙古族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50-52,共3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摘  要: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也带入中原,使中原人文社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按理说,当时的主要文学样式——元曲,应对占据统治地位的蒙古族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有较多的反映和描绘。然而,事实上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在元曲中被严重忽略了。除个别篇目,如刘时中[双调·殿前观]:“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虎皮驮驮”是只言片语的涉及外,其他较完整系统的描写几乎看不到。有些杂剧作品,有时生硬地夹杂使用一些蒙古语词,那也只是为了增强戏曲的诙谐调笑色彩,并非从正面描写蒙古族习俗。这一点,甚至赶不上当时的女真族,女真族作家李直夫尚有杂剧《虎头牌》,较完整系统地描写本民族的民情风貌。而蒙古族,作为当时的统治民族,在元曲中却没有录入多少值得人们注意的民风民俗特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呢?

关 键 词:蒙古族 知识分子地位 生活习俗 元曲作家 完整系统 民族风情 蒙古人 文化习俗 汉族 女真族作家 

分 类 号:I207.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