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家祥[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动态》1996年第10期24-27,共4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分岐和激烈的争论。分岐的焦点在于对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可以归结为实践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超越论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笔者认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超越论有其合理之处。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普列汉诺夫、布哈林、斯大林以及在他们影响下的前苏联的和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大都程度不同地片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没有充分认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中的作用。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实践观 实践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 自然观 基本观点 实践超越论 旧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自然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6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