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中大肠杆菌净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Depu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from Crassostrea giga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慕翠敏[1] 孔令峰[1] 于红[1] 李琪[1]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出  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S1期83-86,共4页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5020)资助

摘  要:静水中人工感染太平洋牡蛎,使其体内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浓度达到105 MPN/100g,然后放入紫外线循环系统中对其进行净化,研究贝水质量比(1∶3,1∶6,1∶10,1∶50)、水交换频率(1,3,5次/h)、温度(10,15,20,25℃)及净化层数(上层,中层,下层)等不同环境因子对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净化的影响。在前6h大肠杆菌净化迅速,之后速度减慢,至36h时能净化2~3个对数值。不同环境因子的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贝水比为1∶6,水交换律为3次/h,温度为15或25℃,净化层数为上层时净化效果最佳。静水中人工感染太平洋牡蛎,使其体内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浓度达到105 MPN/100g,然后放入紫外线循环系统中对其进行净化,研究贝水质量比(1∶3,1∶6,1∶10,1∶50)、水交换频率(1,3,5次/h)、温度(10,15,20,25℃)及净化层数(上层,中层,下层)等不同环境因子对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净化的影响。在前6h大肠杆菌净化迅速,之后速度减慢,至36h时能净化2~3个对数值。不同环境因子的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贝水比为1∶6,水交换律为3次/h,温度为15或25℃,净化层数为上层时净化效果最佳。

关 键 词: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太平洋牡蛎 净化 紫外线 

分 类 号:P7[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