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韦韬
出 处:《中外文摘》2010年第21期46-48,共3页
摘 要: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茅盾自1916年8月跨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大门,在中国文坛驰骋65年。他不仅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然而,他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却把截止时间定在1949年,也就是说,他仅仅回忆了前33年的文学历程。茅盾唯一的儿子韦韬,被他称为"大半生活中始终在我身边的唯一的人"。茅盾去世后,面对社会上许多人对茅盾回忆录只写到1949年的遗憾,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所知道的爸爸的真实情况奉献给读者。同时,也让大家了解,爸爸在"文革"中的真实生活和心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