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人物论

作品数:45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时祝华余岱宗庄锡华王锺陵孙美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雕塑》《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文史哲》更多>>
相关基金: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个文学批评概念的沉浮与消失——关于“写中间人物”论的再认识
《新华文摘》2023年第17期92-94,共3页孟繁华 
1962年8月2日至16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亦称“大连会议”。会议在中国文坛酿成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这就是被概括为“写中间人物”的文学史事件。
关键词:短篇小说创作 农村题材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批评 大连会议 中国文坛 人物 
一个文学批评概念的沉浮与消失--关于“写中间人物”论的再认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5期1-23,共23页孟繁华 
“写中间人物”论,是邵荃麟在1962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亦称“大连会议”上提出的,邵荃麟讲话的内容被概括出来,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者称之为“资产阶级...
关键词:英雄人物 “写中间人物”论 邵荃麟 文学史事件 历史的余光 
对邵荃麟创作论转变和“中间人物论”的另一种解释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1期43-53,共11页李慧 
20世纪40年代,邵荃麟作为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家,其创作论的转变是和立足于国统区还是立足于根据地、解放区密切相关的。40年代早期,邵荃麟是在作家创作与人民生活的二元结构里讨论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并把创作的根本问题归结为“作家的...
关键词:邵荃麟 文艺创作论 “中间人物论” 
回顾文艺战线批判所谓“写中间人物”论被引量:1
《世纪》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雷声宏 
《午夜心语》是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写的一段日记,时间跨度为1963年12月1日至1966年4月18日,共计两年四个月零十八天。那时我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它真实地记录了那几年我的教学生涯和科研活动,是我风雨人生中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足迹。
关键词:中间人物 20世纪60年代中期 批判 文艺 时间跨度 南开大学 科研活动 教学生涯 
历史现场的重返与呈现――评谢保杰《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廖美琳 
在重新解读"十七年"文学的专著中,工农兵写作在研究界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谢保杰的《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一书,堪称工农兵写作研究中开风气之先之作。本文对该作重返历史现场的写作样貌进行了简要的梳...
关键词:工农兵写作 十七年文学 新民歌运动 中间人物论 
关于“大连会议”及“中间人物”论问题的思考
《文艺评论》2015年第11期58-64,共7页王晓瑜 
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山西文学专题资料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
1960年,为应对因大跃进期间经济政策的失误与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艺政策的调整也随之而来。这种调整既源于新中成立国以后新的文艺机...
关键词:中间人物 政治经济政策 文艺政策 大连 国民经济 自然灾害 中共中央 经济方针 
婚变中的历史中间人物论
《商情》2013年第38期220-220,共1页陈广根 
鲁迅的婚变正体现出他现实主义精神,是他历史中间人物论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关键词:鲁迅 婚变 历史中间人物 
一件麻烦的案子被引量:1
《上海文学》2012年第4期65-69,共5页丹晨 
一文艺作品落实政策座谈会开完后,影响所及,许多省市文艺界闻风而动,也开了类似的会议,把他们当地曾被批判或打成毒草的作品翻了案。虽然如此,积案太多,不是一次会议能全部解决的,何况有些案子牵涉的问题比较深,如"胡风反革命集团"、"丁...
关键词:邵荃麟 英雄人物 中间人物 写中间人物论 《文艺报》 
父亲茅盾的沉默岁月
《中外文摘》2010年第21期46-48,共3页韦韬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院子不大,灰白的矮墙中嵌着一扇油漆斑驳的朱红门,两棵高大的白杨树守在大门左右,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肃穆。1974年,经过简单的修缮,茅盾便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981年去世。茅盾...
关键词:茅盾 回忆录 新文学运动 父亲 邵荃麟 中间人物论 批判 文革 林家铺子 长篇小说 
《茉莉花》
《杂文月刊(文摘版)》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陈四益 
那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北京的八分钟,好像听到的是"茉莉花"。今年北京奥运会颁奖时的音乐也是"茉莉花"。几次电视台外国人唱中国歌的场合,演唱的还是"茉莉花"。用时兴的说法,"茉莉花"好像成了一张中国的音乐名片。
关键词:《茉莉花》 奥运会闭幕式 长长短短 缀白裘 早春二月 冯梦龙 中间人物论 景贤 男女情爱 红梅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