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慧 Li Hui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1期43-53,共11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摘 要:20世纪40年代,邵荃麟作为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家,其创作论的转变是和立足于国统区还是立足于根据地、解放区密切相关的。40年代早期,邵荃麟是在作家创作与人民生活的二元结构里讨论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并把创作的根本问题归结为“作家的生活与思想”。这种创作论坚持启蒙主义立场,以作家为中心,因无产阶级政党尚不能组织和领导国统区普通群众,所以党的领导在这种创作论中是缺位的。在接受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邵荃麟的创作论变为三元结构,即党的领导、作家创作、人民生活三者和谐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社会主义建设存在难题,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生活之间出现矛盾,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回应,邵荃麟提出“中间人物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