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意象的变迁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晓燕[1] 

机构地区:[1]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出  处:《职大学报》2010年第2期10-12,共3页Journal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摘  要:梅花意象的变迁、审美价值的发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之前"梅"被文人墨客遗忘。魏晋南北朝时,梅与杨柳等仅为早春之景、春景一族,尚未被赋予人格意象特征。中唐之后诗歌中通过与桃、杏、李等花的比较描写,为梅花意象的象征意蕴作了准备。宋朝尤其是苏轼时代的"桃卑梅尊",标志着梅花意象已由实转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南宋"岁寒三友"说,进一步赋予了梅花精神明确的意义,赋予了梅花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意义。而梅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梅自身的色香形之美,梅与水月桃竹等自然景物的组合之美,梅的精神人格之美。

关 键 词:梅花 意象 审美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