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松蔓[1]
出 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161-161,共1页
摘 要: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提出了隐喻认知观,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模式。这与隐喻在传统的修辞学研究中截然不同,开启了关于隐喻研究的新篇章。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隐喻的研究,隐喻已经成为了如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竞相研究的对象。Lakoff将隐喻分为三类,分别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隐喻是人们用一种熟悉的概念去表达一种新的,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概念,将两个不相关联的概念联系到一起,这就形成了隐喻的认知方式。隐喻是用一个参照域去理解另一个参照域,是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