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松蔓[1]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161-161,共1页

摘  要: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提出了隐喻认知观,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模式。这与隐喻在传统的修辞学研究中截然不同,开启了关于隐喻研究的新篇章。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隐喻的研究,隐喻已经成为了如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竞相研究的对象。Lakoff将隐喻分为三类,分别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隐喻是人们用一种熟悉的概念去表达一种新的,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概念,将两个不相关联的概念联系到一起,这就形成了隐喻的认知方式。隐喻是用一个参照域去理解另一个参照域,是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过程。

关 键 词:隐喻 隐喻的工作机制 隐喻的类型 

分 类 号:I[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