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深度的消解——论《生死朗读》的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雅丽[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第8期53-54,共2页

摘  要:本哈德·施林克的长篇小说《生死朗读》在人性刻画和挖掘深度方面深受好评,而斯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电影《生死朗读》同样获得了第6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2009英国电影学院奖和2009美国演员工会奖等殊荣。从人性的角度比较分析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生死朗读》和斯蒂芬·戴德利的电影《生死朗读》,小说《生死朗读》在人性刻画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这种人性刻画的深度在斯蒂芬·戴德利的电影《生死朗读》中却被无形的磨平并消解了。斯蒂芬·戴德利挖掘了小说《生死朗读》中那段感人至深的不伦之恋,但却削减了原著最为核心的在历史背景下人性的深度刻画的力度。本文尝试从电影语言、电影类型、形象符号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原作人性深度被消解的原因。

关 键 词:《生死朗读》 电影改编 人性深度 

分 类 号:I516[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