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读》

作品数:111被引量: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连丽丽张晓红冯亚琳印芝虹焦雅辉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南京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伤性”文化记忆与“疗愈式”文学想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63-64,共2页张晓红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和本哈德·施林克的《生死朗读》,是两部关于纳粹大屠杀的文学经典。大屠杀文学指幸存者、目击者、受害者和其他人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创伤性叙述,其间杂了回忆、历史数据、虚构、诗歌、哲...
关键词:《生死朗读》 文学想象 本哈德·施林克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纳粹大屠杀 文学经典 文化记忆 《冤家 一个爱情故事》 
“创伤性”文化记忆与“疗愈式”文学想象
《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4期151-159,F0002,176,共11页张晓红 
本文以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和德国作家施林克的《生死朗读》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运作机制下关于纳粹大屠杀历史的文学想象性呈现。创伤理论建基于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重点观照集体无意识下的历史访问模式或强迫症...
关键词:文化记忆 创伤 怀疑主义 大屠杀文学 《冤家 一个爱情故事》 《生死朗读》 
历史疼痛桎梏下集体记忆的接轨与重塑--从《生死朗读》说开去
《今古文创》2021年第34期9-11,共3页余倩 
德国小说《生死朗读》以其富有争议的思想内涵和作者施林克深厚的文学造诣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枝奇葩,更是通过电影改编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作品以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从道德与法律、审判与宽恕、反思与成长、朗读与尊严等多个维度考...
关键词:《生死朗读》 代际 集体记忆 重塑 
灵魂的沦落与救赎——《生死朗读》与《复活》中作家宗教意识的比较研究
《外语研究》2021年第4期106-111,共6页高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文学认同与重构中国形象研究”(编号:16BWW034)的阶段性成果。
施林克的《生死朗读》和托尔斯泰的《复活》虽创作背景不同,但两者在主题、叙事层面均有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聚焦宗教视阈下灵魂的沦落与救赎,突出主人公形象上的原罪特征。《生死朗读》强调的是天主教对原罪遗传特征的推崇,《复活》...
关键词:《生死朗读》 《复活》 原罪 救赎 
把奥斯卡奖杯放在卫生间
《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13期63-63,共1页乔凯凯 
影视演员温斯莱特在被提名6次之后,终于在2009年凭借《生死朗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记者问她把奥斯卡奖杯放在哪儿了。肯定是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这样猜想。然而,温斯莱特却说:“我把奥...
关键词:卫生间 奥斯卡 奖杯 《华尔街日报》 《生死朗读》 2009年 影视演员 女主角 
浅谈电影《生死朗读》中剪辑与叙事的关系
《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9期231-233,共3页王雨婷 
剪辑一直被称为电影的三度创作,一部影片剪辑的过程正如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思考的过程。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衔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剪辑使电影有了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倒叙、插叙等手法,蒙太奇的使用也对...
关键词:电影剪辑 叙事性 节奏性 结构性 因果性线性结构 
卫生间里的奥斯卡小金人
《意林》2019年第5期17-17,共1页流念珠 
因主演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露丝一角成名的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于2009年凭借电影《生死朗读》问鼎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拿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小金人。颁奖结束之后,凯特拿着小金人一直不肯撒手,生怕碰坏。由此朋友们推...
关键词:奥斯卡 卫生间 《泰坦尼克号》 《生死朗读》 2009年 女演员 女主角 电影 
历史与个人独白——《生死朗读》的叙事形式
《电影文学》2019年第2期143-145,共3页张军府 
《生死朗读》在叙事形式上的特点是与其反思的历史保持了有效的疏离,通过个人故事的讲述参与历史的反思,将历史反思落实于个人情感维度上,是有关历史的个人独白。作品将历史设置为背景,日常叙事因素成为叙事主体;反思批判主题转变为人...
关键词:《生死朗读》 历史 个人独白 
小说《生死朗读》的象似性研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第7Z期29-30,共2页吕汶珈 
象似性问题最早由美国哲学家、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查理·皮尔斯提出。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相关研究表明,象似性不仅存在于句法层面和语言层面,也存在于不同题材...
关键词:《生死朗读》 语言形式 施林克 象似性 
小说《生死朗读》的空间文化解读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年第7Z期22-23,共2页曲师 
《生死朗读》的叙述者'我'以'电车''书房''浴缸''厨房''教堂''集中营'等空间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活肉体然而却麻木不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女性形象,不仅如此,隐含作者还以'我'的朗读塑造了一个在监禁空间中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救赎的...
关键词:《生死朗读》 隐含作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