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导向下我国各地大豆品种应有的适应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金陵[1] 

机构地区:[1]东北农学院

出  处:《大豆通报》1993年第1期9-10,共2页Soybean Bulletin

摘  要: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

关 键 词:大豆 品种 适应性 

分 类 号:S565.102[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