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氏雪娥[1]
出 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8期347-348,共2页
摘 要:中国禅宗的发展,一直以《坛经》为根本的圣典,这部经典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产物,也是一部在禅宗发展历史上为并键的一部经典。虽说如此,从惠能圆寂(西元713年)至今,将近1300年,其中各种版本的《坛经》先后出现文字或有出入。综观现今存世的《坛经》本子,国内外共发表有关它的录校本近三十种;但只是版本不同而已,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差异。郭朋先生认为:"真正独立的《坛经》本子,仍不外乎敦煌本(法海本)、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宝本这四种本子;其余的,都不过是这四种本子中的一些不同的翻刻本或传抄本而已"。其实,现存《坛经》真正有代表性的只有敦煌本、惠昕本和契嵩本三种;因为德异本和宗宝本实际上都是属于契嵩本系统的;但从元代僧人宗宝在1291年校雠三种《坛经》异本,而成为宗宝本《坛经》,即是后来的明藏本,因此流行至今。一般认为现存最早的《坛经》本子是"敦煌写本",而宗宝本是明代以来的通行本;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介绍中,笔者就按时间的先后对上述两个有代表性的《坛经》本子作一简单的介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