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玉明
出 处:《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第11期38-41,共4页Cadres Tribune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广泛深入和富有成效的。本着求实探新的精神,这里将近些年在学习经典作家光辉思想过程中所得体会笔录下来,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仁。 一、对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考察 众所周知,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按劳分配理论系统地集中在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文。马克思写道:“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因此,“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
关 键 词:按劳分配理论 定额劳动 经典作家 劳动者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劳动力市场 马克思 个人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 类 号:F014.4[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