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子水平探讨“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五脏应四时”等理论的客观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红[1,2,3,4] 杨赞瑜 古洁[1,2,3,4] 裴延秋 高德伟 刘晓晴[1,2,3,4] 张玫玫[1,2,3,4] 吴群英[1,2,3,4] 

机构地区:[1]北京针炙骨伤学院基础部 [2]北京针炙骨伤学院针炙系 [3]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4]首都师范大学生理和中医药研究室

出  处:《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13-15,共3页

摘  要:1、前言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结合自然节律的变化,以“天人相应”理论来说明人类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及至《黄帝内经》均详细记载了四时气候变化与生命活动的节律。

关 键 词:LDH同工酶 分子水平 相对活力 B亚基 血清LDH 百分含量 “天人相应”理论 电泳图谱 中医理论 气候变化 

分 类 号:R223[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