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桂越边境边民互市的历史概况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炳玑 

出  处:《东南亚纵横》1991年第3期38-40,共3页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摘  要:桂西南与越北疆土毗邻,自古以来,双方边民历来互相来往,经营小生意。此种小额贸易,双方边境地区一贯称为“趁圩”或“赶圩”,由于接触频繁,我方边民大都能说越南话,越方边民也会说我边区的“壮话”。所谓边区,按规定,是指国境线两侧各15公里以内的地区而言,边区内的居民则称之为边民。自越南沦为法属殖民地后,中越之间重新划定国界,从此双方边民互市趁圩或探亲访友必需具备进出国境的证件,均由设在沿边的双方对汛署签发,发给边民专用。此种证件我方名为“长行过界准单”,

关 键 词:历史概况 小额贸易 边境地区 壮话 桂西南 方名 越北 重庆府 币值稳定 谅山 

分 类 号:D815[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F114.4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