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作品数:315被引量:29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曾凤仇伟赵欣纪唐鹏张燕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西名中医李伟伟验方——宣白散
《广西中医药》2025年第1期79-79,共1页姚春 黎甲文 
名医验方【方名】宣白散。【组方】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中药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与体重酌情加减。【功效】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风痰犯肺所致的咳嗽或小儿咳喘证。【方解...
关键词:健脾消食 法半夏 炒麦芽 平喘止咳 开郁 肃降 佐药 方名 
走近《礼记》
《文化产业》2025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
关键词:《礼记》 有室 方名 
全国名老中医李瑞吉验方——玄珠断红饮
《广西中医药》2024年第6期75-75,共1页
名医验方【方名】玄珠断红饮。【组方】玄参15 g,紫珠草15 g,生地黄15 g,火麻仁15 g,枳壳10 g,地榆12 g,甘草5 g。【功效】清热通便、凉血止血。【主治】内痔出血,肛肠术后大便干结引起的大便滴血,量多,呈鲜红色。【方解】方中玄参凉血...
关键词:凉血止血 大便干结 凉血清热 内痔出血 清热凉血 佐药 方名 火麻仁 
广西名老中医李谱智验方——加减乌梅丸
《广西中医药》2024年第6期76-76,共1页
名医验方【方名】加减乌梅丸。【组方】乌梅15 g,干姜6 g,白芍18 g,甘草6 g,黄连4 g,党参15 g,桂枝8 g,细辛2 g。【功效】平调寒热、缓急止痛。【主治】寒热互结之腹痛。【方解】乌梅味酸,性平,能生津润燥,养肝柔肝泻肝,为君药。党参益...
关键词:缓急止痛 养血柔肝 生津润燥 益气健脾 温中止痛 散寒止痛 开泄 方名 
安宫牛黄丸该怎么用
《家庭用药》2024年第7期38-39,共2页冯强 
安宫牛黄丸,一个在中医药领域享有盛名的方剂,近年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视为“神药”。然而,任何一种药物都不是万能的,安宫牛黄丸究竟有着怎样的功效,临床中又该如何使用呢?方名由来安宫牛黄丸的方名充分...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 中医药领域 方名 灵枢 神药 心主 功用特点 
广西名中医黄英儒验方--止得咳
《广西中医药》2024年第1期78-78,共1页黄英儒 
名医验方【方名】止得咳。【组方】射干15 g,荆芥10 g,桔梗10 g,白前10 g,紫菀10 g,枇杷叶10 g,青天葵15~20 g,龙脷叶15~20 g,黄芩6 g,大青叶15 g,甘草3 g。【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喷嚏)、急慢性支气管...
关键词:急慢性支气管炎 清热化痰 利气 名中医 方名 白前 辛散 止咳化痰 
广西名中医黄有荣验方--芍药木瓜汤
《广西中医药》2024年第1期79-79,共1页黄有荣 
名医验方【方名】芍药木瓜汤。【组方】白芍30 g,木瓜15 g,丹参15 g,川芎10 g,白芷10 g,当归10 g,姜黄15 g,川续断15 g,伸筋藤10 g,甘草5 g。【功效】舒筋通络、益肝补肾、强壮筋骨。【主治】颈、肩、腰、膝等部位的痹证。【方解】白芍...
关键词:活血行气 缓急止痛 舒筋通络 川续断 通窍止痛 引经药 方名 柔肝 
王小波父亲王方名的曲折人生
《各界》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智效民 
许多人以为王小波早早去世,是因为他在写作时劳累过度所致,殊不知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母亲怀孕时以及父亲的呵护关系甚大。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先生曾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逻辑学家,对王小波兄弟姊妹五人的影响至深。通过考察王方名先生...
关键词:王小波 命运遭际 人生悲剧 劳累过度 中国人民大学 逻辑学家 王方名 英年早逝 
全国名中医黄汉儒验方——葫芦神仙汤被引量:1
《广西中医药》2023年第5期79-79,共1页
名医验方【方名】葫芦神仙汤。【组方】葫芦茶60 g,金银花30 g,见肿消15 g,土牛膝15 g。【功效】通调水道、清解热毒、排除湿毒。【主治】痛风(壮医病名“发旺”)。【方解】本方重用壮药葫芦茶为主药,通调水道,清解湿毒热毒;金银花、见...
关键词:通调水道 土牛膝 清热利湿 清解热毒 壮医 黄汉儒 壮药 方名 
《伤寒论》方名之临床意义探析
《中医学》2023年第9期2772-2775,共4页匡振坤 
该文章通过探究仲景《伤寒论》方名,更好地掌握经方的精华,为临床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伤寒论》中方剂的命名有许多特点,现根据临床运用经验,归纳总结,共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伤寒论》 方名 配伍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