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志昊[1]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广州市510006
出 处:《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2期35-47,共13页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摘 要:在政治秩序内部探讨执政者的正当性,需要审视其中的权力配置与势力变迁。汉初刘邦与功臣、诸侯王订立的"白马之盟"就展现了这一层面上的政治正当性问题。各政治势力通过相互承认而达成共识,订立了这一具有基础性的开国盟约,其核心在于通过分权共治来换取对汉帝国后世君主继续统治的认同与忠诚。"白马之盟"展现了汉代早期皇权的正当性,同时也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功臣与诸侯王等政治集团的制约。但由于法吏、儒生、士吏等"治国者"集团逐渐借助个人能力取代了功臣、诸侯王等"立国者"集团,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白马之盟"也遭到背弃,专制皇权得以确立与成熟。在帝制中国初期,皇权正当性来源于其他政治势力对皇帝的认可与支持而非皇帝自身的伦理德性,其产生方式依赖于政治格局、基础规范、细微技术、宏大话语等重要元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