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描述对辨认结果的影响研究——言语遮蔽抑或言语促进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晓云[1] 

机构地区:[1]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  处:《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7-13,共7页Journal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目击证人辨认问题研究"(编号:12YJA820006)

摘  要:在美、德等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目击证人辨认前对辨认对象的描述既是组织辨认队列的基础,也是法庭审查判断证人辨认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照。心理学研究认为,目击证人辨认前的描述对辨认结果既有可能产生"言语遮蔽效应",也有可能产生"言语促进效应",其对辨认结果的影响与描述和辨认之间的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一个小样本的实验研究发现,虽然在目标不在列的辨认中观察到了辨认前描述的"言语促进效应",但目前的研究并不足以支持这一结论的泛化。在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辨认笔录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之背景下,对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辨认笔录进行审查、判断时可以结合目击证人辨认前对辨认对象具体特征的描述,作出更为全面的考量。

关 键 词:目击证人 辨认前描述 言语遮蔽效应 言语促进效应 

分 类 号:D925.2[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