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丹[1]
机构地区:[1]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Hena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NDJC251YB)
摘 要:弥勒造像是弥勒信仰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域、不同民族文化造就弥勒造像风格的形成。西北、中原、江南等地域弥勒石刻造像在形体姿态、发饰服饰、神情面容上特征明显。随着佛教思想的不断深入变化,庄严肃穆的"神情"弥勒在削弱,取而人之的是"中国化"的笑颜皤腹的布袋弥勒。因此,在江南地区佛教世俗的发展过程中弥勒新形象受到广大平民信徒的欢迎,弥勒信仰在精神意趣、性质上、传播上都发生了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