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弥勒石刻造像地域特征看江南弥勒信仰新变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丹[1] 

机构地区:[1]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Hena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NDJC251YB)

摘  要:弥勒造像是弥勒信仰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域、不同民族文化造就弥勒造像风格的形成。西北、中原、江南等地域弥勒石刻造像在形体姿态、发饰服饰、神情面容上特征明显。随着佛教思想的不断深入变化,庄严肃穆的"神情"弥勒在削弱,取而人之的是"中国化"的笑颜皤腹的布袋弥勒。因此,在江南地区佛教世俗的发展过程中弥勒新形象受到广大平民信徒的欢迎,弥勒信仰在精神意趣、性质上、传播上都发生了变化。

关 键 词:弥勒 石刻造像 地域特征 信仰 世俗化 民间化 

分 类 号:G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