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C辑)》2004年第5期402-408,共7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2500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批准号:2002CCA03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23202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1AA645010)资助
摘 要:利用配备EDX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蜈蚣草羽叶的微形态及砷元素在蜈蚣草中的微区分布.结果表明,在羽叶的正反表皮观察到大量的毛状体,其结构为多细胞组成,呈匍匐状,平均长度为160 μm,平均直径28 μm.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在加砷处理中,蜈蚣草的表皮、羽叶毛状体存在有明显的砷峰,并且毛状体中砷的含量分别为表皮细胞与叶肉细胞的2.4,3.9倍,在同一毛状体中,帽细胞中的砷含量较低,而在节细胞和基细胞中的砷含量较高.这一发现为揭示蜈蚣草富集砷和耐砷毒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 键 词:表皮细胞 砷含量 节细胞 观察 平均直径 处理 发现 蜈蚣草 微形态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 类 号:X17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8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