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  被引量:8

The Social Stratum Which in the Field of Villagers Vision--Take the Examples of North China Villages in the Early 20-40th years of 20th Centu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渠桂萍[1] 王先明[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122-129,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二十世纪 2 0至 40年代初 ,华北乡村民众在接受“阶级”理念之前 ,对于自身生活社区的层级结构有一整套内生的评价标准与区分体系 ,据此 ,社区成员依次区分为“士绅领袖”阶层、乡村“能力型”阶层、“普通大众”阶层和“劣势”阶层。其中 ,士绅领袖阶层具有权威性地位 ,在乡村社会起主导作用 ;乡村“能力型”阶层凭借能力与技能在社区内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 ;“普通大众阶层”则生活能力较低 ,具有依赖性 ;“劣势”阶层由于生活能力极低和道德因素为乡村成员同情或鄙视。这种社会分层的维度是植根于乡村文化脉络的“乡土资源”。

关 键 词:乡村民众 社会分层 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初 华北乡村 乡土资源 阶级分层 多元分层 

分 类 号:D6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