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122-129,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二十世纪 2 0至 40年代初 ,华北乡村民众在接受“阶级”理念之前 ,对于自身生活社区的层级结构有一整套内生的评价标准与区分体系 ,据此 ,社区成员依次区分为“士绅领袖”阶层、乡村“能力型”阶层、“普通大众”阶层和“劣势”阶层。其中 ,士绅领袖阶层具有权威性地位 ,在乡村社会起主导作用 ;乡村“能力型”阶层凭借能力与技能在社区内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 ;“普通大众阶层”则生活能力较低 ,具有依赖性 ;“劣势”阶层由于生活能力极低和道德因素为乡村成员同情或鄙视。这种社会分层的维度是植根于乡村文化脉络的“乡土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