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渊清[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出 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5期28-28,共1页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摘 要:顾颉刚先生大半生致力于<尚书>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失误,试举一例: <召诰>和<洛诰>为一时所作,<洛诰>末有"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之文.<召诰>记七年二三月间事本无问题.所以<史记·鲁世家>说:"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日‘吉',遂国之."惟向称为伏生所作的<尚书大传>却说:"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定为五年事,比<洛诰>早了两年.郑玄相信<大传>,又懂得历法,因<洛诰>有"十二月戊辰"一语,推出五年的二月不当有乙未,三月不当有丙午朏,所以他注道:"是时周公居摄五年,‘二月'、‘三月'当作一月、二月"(<〈诗文王〉疏>引),直断<召诰>的纪月有误.这是信<传>而改<经>的一例.后人为此纷纷,如王鸣盛<后案>则从郑以驳<史>,孙星衍<疏>又从<史>以驳伏.其实<大传>把周公的事实分配在七年之中,只是随便说说,远不如<尚书>的可据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