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允芬[1] 宋霞[1] 孙晓敏[1] 温学发[1] 陈永瑞[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4年第A02期109-117,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5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01-01A);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科学计划(编号:CX10G-E01-03-05)共同资助
摘 要:对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通量与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3m和39m两层高度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对2003年该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净生态系统交换(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等.白天(有光期)的NEE对于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通过摩擦速度的阈值对夜间数据进行了筛选,夜间(无光期)的NEE对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生态系统全年各个月均表现为碳汇;碳通量各月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明显.2003年各月NEE值以5,6月最高,日最大值为-0.61~-0.67mg·CO2·m^-2·s^-1;盛夏7月遭遇了严重伏旱及持续高温,NEE值约为5~6月的2/3,日最大值为-0.40 mgCO2·m^2·s^-1;秋末到冬季由于持续干旱,NEE为全年最低,日最大值为-0.29~-0.35mg·CO2·m^-2·s^-1.2003全年碳收支估算值在-0.553~0.645kgC·m^-2之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