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通量

作品数:426被引量:2911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于贵瑞孙晓敏杨玉盛杨智杰刘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集成Landsat和GOSAT卫星数据的森林碳储量估测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王飞平 张加龙 曹军 杨正道 肖庆琳 杨坤 殷唐燕 程滔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740)资助;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YNWR–QNBJ–2020–164)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390,31860207)资助。
以云南省普洱市森林为研究对象,用GOSAT卫星B2、B3、B4波段通道反演其森林碳浓度,与LandsatOLI多光谱影像和DEM上提取和筛选出的森林碳储量强相关因子,构建GEOS–Chem模型,进行碳通量的反演,再通过碳通量与碳储量之间的换算,实现森林碳...
关键词:森林 碳储量 碳卫星 碳通量 GEOS–Chem GOSAT 
灌丛草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碳通量及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5年第3期1-9,共9页李青青 甘永德 刘艳强 孙君文 吴玉帅 靳润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6303);水联网联合开放基金项目(sklhse-2023-Iow07)。
湟水河流域分布着广泛的灌丛草地,其非生长季碳收支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灌丛草地生态系统非生长季碳通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因此,该研究基于涡度观测系统,探讨湟水河流域灌丛草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涡度相关 碳通量 灌丛草地 非生长季 影响因子 
病虫害干扰对森林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陈汝婷 迟德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40100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常因本地或外来病虫害的干扰,而影响其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固碳释氧等功能。森林病虫害干扰对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当林木遭到病虫危害时,...
关键词:森林碳汇 森林生态系统 病虫害干扰 光合作用 碳固定 碳通量 
基于多层感知机模型的长三角水稻种植区净生态系统碳通量模拟
《高原气象》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席闻阳 何建军 王智麟 郭立峰 李亚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090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5131)。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典型的水稻种植区,其碳源汇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与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NEE与太阳短波辐射的...
关键词:机器学习 MLP模型 NEE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水稻种植区 
施氮肥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现代农村科技》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边巴普赤 陈新兰 
青稞种质资源抗坚黑穗病评价。
氮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总结国内外施氮肥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因研究区域、试验期限以及地理环境而异。因此,建议今后多开展施氮肥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施氮肥 生态系统 群落结构 碳通量 
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智能预测组合模型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1期399-406,共8页张河猛 张言 王永军 车恒旭 李金雨 王鹏程 SASAKI Kyur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04220);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MZ20220667);日本JSPS科研费项目(JP-20H02684)。
隐蔽火区地表碳通量监测对评估其温室效应及火区范围圈定十分重要。针对碳通量影响因素多、难预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改进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核密度估计(Kern...
关键词:环境学 隐蔽火区 碳通量 灰狼优化算法 高斯过程回归 区间预测 
多源固废联合碳酸盐矿化菌对西北干旱矿区土壤改良协同固碳效果研究
《矿业研究与开发》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尚海丽 杨宏宇 郑春丽 邱守文 
鄂尔多斯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1ZD社14-16);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MS0516)。
为了改善西北干旱矿区土壤养分贫瘠和碳固存能力有限的问题,结合田间试验和静态箱法,利用多源固废(煤矸石和污泥堆肥)联合碳酸盐矿化菌改良采煤沉陷区的砂质退化土壤。结果表明:添加多源固废和碳酸盐矿化菌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及其根系...
关键词:多源固废 碳酸盐矿化菌 土壤修复 固碳 生态系统碳库 碳通量 
干旱区枣林水碳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2025年第1期8-16,共9页乔英 王环波 陈云飞 艾力·库尔班 张鹏华 
高校科研计划项目(XJEDU2022P135);“两山理论与南疆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JDZD202202);新疆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XJLG2022G001)。
【目的】探究干旱区枣林生态系统的水碳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动态。【方法】2018、2019年采用涡度协方差技术连续观测干旱区枣林的水碳通量,使用R语言REddyProc包将净生态系统碳通量(NEE)拆分成总生态系统呼吸量(Reco)和总初级生产力...
关键词:干旱区 枣林 水碳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用于碳通量长时间缺失值插补的深度学习模型ARformer
《农业工程学报》2024年第24期127-136,共10页齐建东 吴鹏 查天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608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842)。
为提高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在长期缺失下的插补精度,为地球碳循环的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数据,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NEE长时间缺失值插补的模型Adapter-Reverseformer(ARformer)。首先,为了更好地捕捉NEE数据的时...
关键词:碳通量 Adapter-Reverseformer 深度学习 长缺失插补 
不同槟榔间作密度对咖啡光合日动态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2024年第12期56-61,共6页陈苏森 张昂 林兴军 孙燕 闫林 李丽华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No.ZDYF2021XDNY29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321MS0804,No.321MS093)。
咖啡是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其性喜阴好静风,常间作于经济林下。为探究不同间作栽培密度下咖啡的光合日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为咖啡的高效种植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槟榔间作密度下...
关键词:间作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碳通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