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海散人
出 处:《英才》2003年第6期44-47,共4页Talents
摘 要: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著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者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抑或是自身素质使然?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个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了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尽管“伤亡”率极高但仍日渐壮大的中国企业家群落,如果抛开他们个体成长的背景去分析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未来走向,都有可能陷入空洞化的推断,也不能复原中国企业家队伍从个人素质到经营风格的多样性,因为仅仅20余年的历程,不可能彻底抹去发轫于工、农、商、学、兵的中国企业家的出身“底色”。在非典肆虐的日子,做这样的专题似乎偏离热点。但如同找不到病毒的源头,便难扼住这个疫魔的咽喉一样,如果不能正视中国企业家的“昨天”,也难看清他们的未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