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文亚[1] 邓晓帆[1] 赵效国[1] 姚世生[1] 尚革[1] 段建国[2] 张健新[3] 肖榕[2] 迪力木拉提[2]
机构地区:[1]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830054 [2]新疆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CT室 [3]疆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CT室
出 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年第3期34-35,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摘 要:目的 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 血、尿检查正常,体检正常,腰腿活动自如,无肝炎、甲旁亢、肾及肾上腺疾病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病史的汉族女性174人,维吾尔族女性90人。年龄20~70岁,分5个年龄组,每组15~35人。采用 Cann Genant发明使用的参考标准件法。检查时常规腰椎置位,标准件放于腰下,侧位定位像上于 L2, L3, L4, L5各椎体中央设置一扫描层面与椎板平行,在 C T 横断面图上使用 R O Im anage 键用尽量大的 R O I区测量椎体松质骨的 C T 值和标准件管内溶液的 C T 值,逐一记录,按公式 B M D= Ck ×( Hb - Hw )/( Hk - Hw ),求腰椎骨松质骨密度值。结果 (1)各年龄段维族骨密度均数均较汉族为高。汉族、维族女性的骨密度均在30~39岁组达峰值,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有类似的骨密度变化的规律。(2)各年龄组内(横向比较)各均数汉族与维族比较只在30~年龄组中有显著差异( P< 001),此年龄组的骨密度均数较其他组为高,为峰值期。其余各年龄组汉族的骨密度均数虽然低于维族,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3)汉族、维族女性身高无显著的统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