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与创造——《补天》新论  

作  者:秦林芳[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99级博士研究生100875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年第6期94-100,共7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对于创作《补天》(《不周山》)的显在动机,鲁迅事后有过说明:“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也不过取了茆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这清楚地表明了创作主体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意识到的内在需要和主观愿望。在许多研究者看来,作家是理智的动物,他的行为是由理智控制的,因此作家本人对创作动机的解释是有权威性的。

关 键 词:《补天》 作家 创作主体 文学 鲁迅 新论 创作动机 内在需要 创造 研究者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I21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